圖為白廟鄉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一角
又到一年春耕時節,放眼巴州區白廟鄉的田間地頭,生機盎然,滿目皆景。連日來,村民們鉚足干勁檢修農機、開挖溝渠、耕地起壟、翻地覆膜、追肥除草、育苗育種,一幅幅火熱的田園春耕圖徐徐展開。
“去年,我首次嘗試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獲得了好收成。今年剛立春,鄉上的農技員便把種植技術送到家門口,我計劃今年再擴大6畝種植面積。”3月7日,正在翻地的百花村村民陳維志信心百倍。
在茅埡村丹參種植基地,白廟鄉農業綜合服務中心的農技人員正指導村民在一條條筆直的地壟上種植丹參苗。“丹參苗栽好后,要覆好地膜,這樣可以保溫保濕防雜草。”該農技人員介紹道。
白廟鄉地處山區,林地多,耕地少。為了擴大耕地面積,該鄉開展了向荒坡荒地要增量、要效益的行動。去年至今,白廟鄉已盤活零星撂荒地、邊坡地700余畝,讓荒地變成聚寶盆,計劃種植水稻2700畝、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1500畝,套種中藥材500畝,實現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目標。
“目前鄉上已把今年的糧食生產目標任務分解下劃到各村。我們正抓緊實施,力爭將種植任務落實到戶到田。”正和村民一起翻挖荒地的百花村黨支部書記王仕洲說,“趁著晴好天氣,把100畝荒地整理出來,用于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力爭相關村民人均增收500元。”
據悉,為保證春耕生產順利進行,白廟鄉經過調查摸底后,已協調各農資銷售點調運儲備水稻種子2噸、玉米種子3噸、大豆種子2噸、化肥100噸、農膜12噸,切實滿足農民春耕生產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