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春光正好,巍巍大巴山上,映山紅鮮艷奪目,“巴山春劍”馨香迷人,引得“求者遍山隅”,它們被奉為巴中的雙“市花”。前者,經烈士的鮮血澆灌,成為巴中這座英雄城市最亮眼的底色;后者潔致脫俗,象征巴中人堅韌不拔的品格。
光霧山紅葉
近年來,在紅色文化浸潤下,360萬巴中人民發揚“智勇堅定、排難創新、艱苦奮斗、不勝不休”的新時代巴中城市精神,用心血和汗水澆灌文明之花。2021年1月,中央文明辦公布2021年-2023年創建周期全國文明城市提名城市,巴中成功拿下“入場券”。“要以一往無前的勇氣、力摘桂冠的壯志、志在必得的決心,堅決打贏創文這場硬仗,以經得起歷史檢驗的業績向組織和全市人民交出一份合格答卷!”巴中市委市政府向全市人民作出莊嚴承諾。
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創文注定是一場艱難的馬拉松。早在2015年,巴中就已入列第五屆全國文明城市創建方陣;2018年,再次入圍全國文明城市提名城市。雖然兩次遺憾落榜,但巴中百米沖刺的激情未消,馬拉松的韌勁、后勁十足。
日拱一卒,功不唐捐。
八年創建之路,就是這座城市的涅槃之路:上百個老舊小區綻放新顏,“高大密”“一線天”的狀況得到根本改善;曾經的“龍須溝”,變成清波蕩漾的網紅打卡地;寸土寸金的巴中“荷花池”,變身城市會客廳;全城最大堵點東門大橋南岸貫通,打通了城市交通的任督二脈;農貿市場改造升級,一個個曾經的“痛點”,蝶變為今天的城市“亮點”……
巴中城市新貌
春風化雨,潤物無聲。八年創建之路,就是市民精神的養成之路。全民參與、全民共享的創文工作,早已融入城市“血脈”,文明基因刻進了每個巴中人的DNA。而每一個個體的精氣神,凝聚升華為這座城市全新的精神氣質:活躍于大街小巷的53萬名注冊志愿者,正不斷刷新城市的精神高度;“身邊好人”“中國好人”“道德模范”“新時代好少年”豎起了嶄新的精神標桿;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的觸角延伸至最偏遠的鄉村,城鄉同頻奏響文明之歌……
街頭的“志愿紅”
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八年創建之路,就是一條探索創新之路。巴中出臺四川省最早一批《文明行為促進條例》,制度的剛性約束與榜樣的力量互為補益;2017年誕生于邊遠高寒山村的“鄉村道德銀行”,在全國推廣;做好“紅綠藍”三篇文章,聚合“三色原動力”,走出巴中特色的新時代文明實踐新路徑……
城市宜居宜業宜商宜游、市民向善向上積極進取,良好的城市環境與人文環境,培育出了一流的營商環境。文明創建助推高質量發展的辯證法,正在這里生動演繹與實踐。
1.23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文明的種子早已破土而出,綻放于城鄉每一個角落,綻放在每一位市民的心田。在這個春天里,讓我們跟隨巴中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的鏗鏘步履,用心聆聽文明花開的天籟之音。(圖片由巴中市文明辦提供)